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0章 (第2/3页)
十年的时间,洛阳兴建寺庙一千三百余所,僧尼不可计数。 据高澄所知,历史上高欢迁都邺城后,邺城极盛时有寺庙四千余座,而等到北齐立国,全国僧尼总计两百余万,占到人口的十分之一。 这并不是时任营构大将军,负责增筑邺城的高隆之,一人的过错。 但一想到未来会有十分之一的人口不事生产,不纳赋税,这让一贯精打细算,小家子气的高澄血压飙升,简直快要脑溢血。 高澄也不在乎夜色已深,迫不及待地把高季式唤了过来,由他领着侍卫护送自己前往高隆之府上。 “世子深夜造访莫非有大事发生?” 高隆之亲自出府迎接,疑惑道。 “高侍中将有祸事,澄特来知会。” 高澄不急着进门,回答道。 高隆之脸色一变,他沉思许久,始终想不到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于是开口询问道: “还请世子细说。” “如今天下未定,多有兵事,欲兴征伐,钱粮为重,高侍中受任营构监,却将财物挪用,大肆兴建庙宇,此事一旦被父王知晓,他又该如何作为? “纵使高侍中劳苦功高,父王也必须严惩侍中,否则人人效仿,哪还有钱粮供养大军。” 第九十二章 方略 高澄一席话,惊得高隆之脸色大变。 他笃信佛教不假,但真与自己的前程相计较,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还请世子直言教我,今日之恩,隆之必不敢忘。” 高澄本来就是存了帮高隆之一把的心思,自从自己替高隆之出头,崔季舒打了元宝炬三拳,他与高隆之的关系便越发密切。 尔朱英娥又从高乾、李元忠的手上救下高隆之家眷,更让高隆之对高澄夫妇感恩戴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