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700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00章 (第3/3页)

这也与北齐战线拉得太长有关。

    毕竟与战兵数量一再增加相对应的是州郡兵数量一减再减。

    对于州郡兵的战斗力,高澄早就绝望了,如今之所以还维持着一定数量的州郡兵,不过是为了维持当地治安,以及战时充当辅兵任务。

    这次十万战兵的扩充,不仅局限于六镇鲜卑子弟,也对境内汉人开放,一时间应者云集。

    别的不说,在北齐当战兵,待遇确实好,如今也不是北宋的风气,当兵的也不是什么贼配军,多少还是有点从军的荣誉感。

    兵士来源一方面是从本就不多的州郡兵中挑选精壮之人,另一方面则是公开招募,只不过对身家清白、年纪、身体状况、技艺水平都做了要求。

    第四百四十六章 弊案

    新组建的十万步骑必须在长期的训练后,才能初步形成战斗力,而高澄暂时没有动武的打算,也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

    高澄计划等新兵形成战斗力,则分派去各地,接替老兵驻防,再将分派在外地的精锐重新调回洛阳,以供他将来随时驾驭亲征。

    随着汉人在军中的比重逐步攀升,许多汉化政策也得以顺利推行,比如说官员服饰。

    过往无论东魏,还是北齐,都未曾对官服作硬性要求,鲜卑武官可以衣着鲜卑服帽,汉族文官也可以穿戴汉魏衣冠。

    当初高欢拥立元善见时,便是以鲜卑旧礼祭天,穿的也是鲜卑服饰。

    这些年高澄一直在刻意忽略这个问题,有不少官员上奏,请求齐衣冠,正礼仪。

    便是要统一官员服装,要么全是鲜卑服装,要么就穿汉人衣冠,莫要再继续胡不胡,汉不汉,惹人耻笑。

    不过这些人无一例外全被高澄以各种理由贬往外地任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