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1章 (第1/3页)
“还请父王往后问清了缘由,再兴惩罚。” 高欢讪笑道: “我性急,我性急。” 于是,小高王又被抬上马车,返回了洛阳。 太昌元年(532年),八月十七 天子元善见下诏,一如高澄与高欢所言,着令地方将为祸甚重之人押往洛阳。 对治理一方,安抚百姓,而又颇有政绩之人,予以正式任命。 功过相抵者,宽恕罪责,罢去官职,一应官职填补将由高澄领幕僚往各州主持考试,各州无罪之人皆可参与,以成绩排名授予官职。 此诏一下,在陆续有官吏被押往洛阳的同时,不断有人收获任命。 而得了宽免之人也安心在家准备考试,不仅他们,多有寒门士人盼望着小高王的莅临。 如此牵连甚广的一件大事,居然没有掀起太大的动乱,而早早抽身的元亶更是悔之晚矣,几次三番想寻好女婿说道说道,却都被高澄以养伤为名推脱。 八月二十一,被关在府中许久的陈元康、崔季舒、杨愔三人终于将考题决定妥当,高澄并未放他们回家,只安抚了几句,便匆忙带领他们出洛阳,准备主持地方考试。 而高澄也在路途中遇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犯官。 第五十七章 囚犯 八月初二,秋风舒爽。 高澄领着卫队与陈、崔、杨三人并众多文吏往河北而去,其中就有赵彦深。 赵彦深因查出官吏冒名一事,因功受到提拔,不再只是书写小吏,算是府中重要文员。 高澄舍近求远,先往河北,也是存了顺道重新分田的心思,待田地收获了,农人们也好安心耕种。 一行人行至枋头(河南浚县)迎面遇见了一支人马,原来是押往洛阳的犯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