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1章 (第2/3页)
小高王是不会顾及什么礼不发丧。 熬老头固然有效,但有机会还得是一战而下,为此,高澄甚至在南巡期间就已经在做战争准备。 战争准备不只是明面上的钱粮、军士、甲杖,也有暗地里的联络与拉拢。 高澄此前送王氏南下与杜龛团聚,让她捎话,自然是存了离间陈霸先与杜龛之意。 但陈霸先的反应却大出高澄预料,杜龛甚至要杀妻自证清白的时候,是陈霸先阻止了他,一番宽慰安抚,彻底收获了杜龛的忠心。 而高澄暗中派人与俚人首领冼英接触,许以高官厚禄,还是被她将人扭送广州,交由陈霸先处置。 实际上,高澄对冼英颇为看重,她二十三岁被推为俚族领袖,在随后十余年间,使周边蛮人归服,又积极推广汉族文化与先进生产技术,鼓励越人学习汉语、汉字,传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无疑是推动岭南地区民族融合的重要人物。 高澄在许诺中甚至破例,许其永镇岭南、北越,当然,也只能是她这一代,不能传袭后人,否则岂不是国中之国。 但奈何人家不领情,也不知道陈霸先是给她灌了什么迷汤。 不过小高王也没有记恨,毕竟冼英在岭南、北越蕃人之间的威望,以及她推行汉化的种种做法,都让高澄认定,冼英是战后最适合经营岭南与北越之人。 只是可惜了被送去广州,让陈霸先砍了脑袋的信使。 这段日子,北齐朝堂官员要数兼任户部尚书的崔季舒与兵部尚书封子绘最是忙碌,工部尚书辛术也是片刻不得闲,无论是粮食转运,还是铸造兵械,都是头等的大事。 高澄也让正在尚书省六部历练的五个儿子参与其中,帮份忙的同时,也在借机会观察他们的处事能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