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第4/5页)
,苏大老爷原话是“此行路远,要多听多看,若当效力,则效犬马之劳,若不值当,则尽快脱身。”毕竟谁家儿子也不是天上飞来的,虽然meimei所求不可拒绝,但适当考察还是必要的。 所幸,谢瑜前些日子搞出了大名堂,孝廉美名传遍三州,苏氏兄弟这一路上闻夸赞谢三郎之言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心里的那点儿怀疑早就灰飞烟灭,此时对谢瑜自然深信不疑。 接下来十日,苏落日在锦州收购陈粮,他大哥苏长河则去往另两州收购,赶在那些粮铺出手前,将三州之内的所有陈粮收购一空,钱够冲,动作够快,所以基本没有流失在外的。 而此时,谢瑜已经带着母亲苏氏和谢璇从谢府搬出,迁入一处刚买下的民宅,位于城西。除无正式文书外,这家已算是分完。 从此大家桥归桥,路归路,老死不相往来。 新宅入住第三天时,苏氏兄弟的收购任务终于完成,总计,约三万石陈粮。 届时,谢三郎分家所得八千两白银一文不剩,全部搭进去,加上苏氏兄弟的四千两,一共一万二千两雪花银,十天内全部花光。 谢瑜望天长叹,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开始粮铺掌柜们,以为是哪里来的大客户,准备承包贩粮的生意,虽然价格不高,但难得一次出手,眼看夏粮将收,得赶快腾出地方。 可令人奇怪的是,收购陈粮的人只收不运。交清银钱后,成垛的粮食仍旧堆在粮铺的谷仓里,不过对方已经答应,在夏粮收获前,必定运走,掌柜们也就不去深究,兴许这是什么商业机密呢? 别说粮铺掌柜们奇怪,就连苏氏兄弟也很奇怪,等到实在忍不住时,便跑去询问谢瑜,此举何意? 谢三郎给出的答案很简单,一为争名,二为图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