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17章:古文新解 (第4/4页)
人相同,毕竟这里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和外面断绝联系,衣物服饰怎么可能会相同? 真要给个解释,其实也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这里面的男女都是死人,所穿衣服是还活着的后人每年烧给他们的,而活人烧给祖先的衣物向来都会和当时社会环境主流穿着有很大相同之处,所以这里男女的衣物才会和外面世界没有区别。 第二种解释: “外人”一词,其实不一定代指桃花源外面的人,更有可能是指北方游牧民族。古有内外之辨,源自那句著名的“内诸夏而外夷狄”,因此“外人”亦可指边疆游牧民族。 此处描写是文章对桃花源人外贸特征第一次描述,也是打鱼人感受到的第一印象,最应该体现出桃花源人与众不同之处。如果衣着和外人完全相同,显然是不可能让打鱼人记忆深刻,所以在衣着方面,肯定也有不同之处。 孔子《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意思就是说:若没有管仲震慑北方,我们都要披着头发,身穿游牧民族衣服。 很显然,游牧民族服装特征就是:“左衽” 秦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被秦军追的到处跑,而更靠近南方的两湖地区就绝对不可能有人学游牧民族穿衣,那为何这些有秦人背景的桃花源人为什么会穿“左衽”? 唯一合理解释,古人死后,穿衣入殓时,必定会这样做。 理由出自《礼记·丧大记》载“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 .....中克希德的时代搅屎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