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路易改革 (第3/5页)
么?” “不不,夫人您讲的非常好,朕是想请教夫人一个问题,可以么?” “当然可以。”朱清研坐了回去,带着微笑点头道。 路易十五并没有马上开口,而是微皱着眉目想了想,这才试探地问道:“夫人,大明的科举制度另朕耳目一新,在朕看来科举制度是东方帝国的智慧所在,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最合理的选拔制度。” 朱清研心中好笑,其实科举制度远没有路易十五说的这样美好,自隋唐时期建立科举制度以来,至今已有近千年了,在这近千年的岁月中,科举制度虽然已逐步成为了历代王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但科举制度同样也有着它的弊端。 这些弊端对于大明人来讲是最清楚不过的,可对于刚刚接触东方文明的西方人而言却是感受不到。他们只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先进和公平,却没看见科举制度的局限性和其他问题,但怎么说,科举制度对于如今的西方国家来讲依旧是先进的,至少它给予了平民通往上层的阶梯,并带来了一定的公平性。 正是因为科举制度的问题所在,朱怡成这才会在复国之后对之前的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这个改变包括增加除进士科外的其他科目,从而扩大化原来科举制度针对的对象。 而现在,大明的科举制度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改革和完善后已经形成了另一套不等同最初科举制度的模式,再加上朱怡成又通过设立皇家科学院、成立皇家学院和其他地方学院的方式来弥补科举制度招揽人才的不足,从而使得大明的人才选拔制度从最初单一的科举制度变成了以科举、学院双重制度的模式。 当然,朱清研在同路易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