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节 (第6/7页)
,有村民正在塘中取水。 “你们不是有水井么?”他问一名村人。 那村人十分惶恐,叩首在地,头也不敢抬地答道:“回禀贵人,村人们平日造纸,耗水甚多,而水井里水量不大,又很甘甜,多做饮食之用。洗纸翻浆,大多都是过来取了溪水。” 拓拔宏点头让他退下,又前行了片刻,便被惊了一下。 便见山中径流里,有一奇物,高有两丈,其形如轮,在水流的冲刷下缓缓翻滚,旁边有一处小屋,正有赤着上身的健壮村人来来回回,将一桶桶草皮絮挑出来。 拓拔宏被这筒车的设计惊艳到了,因为这筒车还将水从低处汲往高处,先前的那条小水渠汇成的方塘,正是从此地取水而来。 而进了磨纸浆的小屋,更是让他惊喜,他不是没见过水磨,但从没想过以水之利,又可以打浆,又可以磨纸,还能磨面。 “巧夺天工啊!”他惊叹道。 “你们那边没有么?”萧君泽奇怪地问。 “不曾见过!我也就见过桔槔和翻车,前者是用来抽井口之水,后者需要人来踩踏汲水,”拓拔宏目光闪烁,“此物要是大行于乡里,不知可解多少春夏旱涝之苦。” 萧君泽这才回忆了一下,筒车真正出现要到宋朝去了,如今还是南北朝,社会经济还处于大庄园经济时代,器械发展得十分缓慢,要等到唐宋时庄园经济瓦解,人多地少矛盾凸显,这才有了各行各业如春笋般涌现出大量的发明创造。 复原古代器械时,基本都是唐宋明的…… 于是他便随口嗯了一声,开始检查这水车的螺栓、木钉、齿轮等结构,木制的齿轮是用最坚固的铁木所制,不惧潮湿,不过用了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