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77 (第2/4页)
如夏文字的起源问题……” 元首点头,表示希望课题组早日取得进展,得出可靠结论。嘉勉两句,转而问下一位。 两天后,中央党报头版刊发了元首的讲话,其中对于青年学者提出了若干要求,寄寓了殷切厚望。此后所有高等学府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学习元首讲话活动。 这一周的“夏典”工程核心专家组例会上,方思慎再次就自己关于夏文字发源地的观点进行了论证:非系统性的具有早期文字特征的符号散见于各地,近年南中原及江淮境内的新发现,同样属于零散符号,而真正系统性的最早的文字,仍然是殷墟甲骨文。综观现有材料,没有其他哪一种早期文字能动摇其地位。 这番话不过老生常谈,针对的却是核心专家组之前极其强势的另一派观点:要把新发现的某处遗址出土的陶片符号定为夏文字源头。时间上比殷墟更早,而区域上,则恰属于现任元首故里所在地。 因为方思慎强硬的反对态度,争论一直僵持不下。这一回再次论证,他引用了元首最新讲话中的句子作为结尾:“做学术是追求真理的事业。追求真理,更需要实事求是。”说完之后,轻轻吐出一口气,静静望着在座几人。 夏典工程核心专家组一共七名成员,方思慎资历最浅。其中一位老先生,是他请求父亲动用行政权力,从地方学府调来的,恩师华鼎松的老友,自然坚定不移地站在他这边。两位中间派,除了当传声筒就是装哑巴。至于另外三位,原本都是革故鼎新的激进派,今天却破天荒头一回,没有跳出来指责他“狭隘短浅、固步自封”。 一阵沉默后,激进派中某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