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玉录_101墨痕虽薄掀学潮棠影沉静隐风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1墨痕虽薄掀学潮棠影沉静隐风雷 (第3/9页)

,“婉清说得对。墨痕,不应只留风月痕迹,更应刻下时代的声音。”

    她站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写下几个遒劲的大字:“国难特刊:危城下的呐喊”。

    分工明确,雷厉风行。林婉清兴奋地点头,立刻趴在桌上开始构思她那“要像火一样烧起来”的檄文。吴灼则坐回窗边,摊开稿纸,略一沉吟,便落笔写下标题:《塘沽协定:割rou饲虎之后的危局》。她的文字,一如既往的冷静、缜密,引据充分,层层剖析,将协定背后的屈辱与未来的巨大危险,揭露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却蕴含着压抑的悲愤与力量,与她沉静的外表形成巨大反差。

    而林婉清的文章则截然不同,标题就直接是《告全国同胞书》,开篇便是:“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字句铿锵,情感奔放,如同战鼓,敲击着读者的心灵。她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读者心声”栏目,鼓励社员和相熟的同学写下只言片语的感受,夹在社刊中散发。

    活动室的灯火通明持续了数个夜晚。油印机嗡嗡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油墨和社员们汗水的味道。林婉清不时冒出“鬼点子”,而吴灼则沉稳地把握着大局,偶尔对林婉清过于大胆的想法予以修正。在吴灼的领导下,墨痕社这个小小的团体,如同一部精密的仪器,为共同的目标高效运转起来。

    林婉清不时冒出“鬼点子”:“我们把特刊迭成小飞机怎么样?从教学楼窗户放出去!”“不行不行,太招摇了。诶,我们可以塞进图书馆热门书的书脊里!”

    最终,一本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墨痕·国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