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_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5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53节 (第2/8页)

秦皇汉武唐太宗这样的帝王都被这两首词震撼,更不用说其他人了,论笔力,这两首不比他们读过的李杜苏辛差;论气势,则更是空前绝后,无人能出其右。自李杜诗之后,令人传唱不已的作品又出现了。

    宋朝。

    宰相晏殊亦是词坛大家,他最喜五代花间词风,尤其是南唐故相冯延巳的小令,。所谓词,正是要写樽前月下,叶底闲情,珠圆玉润,含而不露。可这首词着意却不在那些儿女情态之上,凡是直吐胸臆,更兼写景洗练,意境阔大,词气纵横,似有滔滔江河之势,读之竟令人血脉贲张!

    “词竟还能如此写!”这位太平宰相今日算是服了!

    不只是晏殊,如欧阳修、柳永、秦观等婉约词人纷纷觉得耳目一新。而一向被认为是豪放词代表的苏轼和辛弃疾几l乎也立刻被这首意气风发的词给攫住心神。

    作为豪放派的扛鼎之人,苏辛二人对豪放词的感知自然是非常人能及。此类词章,若词家笔力不及,便有粗率、气格低下之弊,但这首词却毫无这些缺点,于衰飒秋景中见出蓬勃,于清洁笔调中流露睥睨王气,雄豪吗?不!雄豪尚不足能道!

    “前人写秋之作,于此词前尽废矣!”辛弃疾拔起长剑,击节而叹。

    苏轼反复吟诵,只觉自己仿佛立在那寒秋江山,满眼霜天竟自由之景。

    “豪情澹荡笔意磊落,一览而胸气充盈,块垒尽消,堪称超凡之笔!只是不知是何人所作,实乃一大憾事。”

    如此词人怎的不生在当代?他简直恨不得和这个人把臂同游,畅谈三日,说尽唐尧虞舜事!

    几l乎每一个看到这两首词的人都生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