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事忙 (第2/19页)
宫中不兴过生辰,据说女皇诞生时先帝痛叫了两日一夜,险些命丧当场,元元得以每年庆祝是借了中秋的光。迎着他好奇直白 的眼神,冯献灵难得扭捏了一下:“我生在二月初一,往年也就是斋戒沐浴,再吃碗百花汤饼。” 所谓百花汤饼是将面片制成牡丹、芙蓉、芍药等花朵形状,调以颜色、施以味道,取‘百花之王’的雅趣。外面百姓人家的小 娘子也吃这个庆贺生辰,只是不如药膳局做的精致。 他想起她是寤生女,生怕戳中她的痛处,不自觉放软了声气:“生在二月初一,所以叫懿奴?” 小娘子更害羞了,埋在他怀里点了点头:“真的不必大费周章,你陪我吃碗汤饼就很好了。” “礼还是要送的,上次送你的发簪总也不见你戴,这次送一支更好的。” 殿下耳朵红了,嘴上仍不忘自辨:“并非我不想戴,实在不搭嘛。” 去年寒食节他从宫外买了一支喜鹊登梅的长簪赠她,造型精巧,质料却称不上顶尖,一年不到鎏金的簪身就开始褪色,戴在头 上格外突兀。 此事说来尴尬,冯献灵眼珠一转,试图转移话题:“对了,你家今年可有人下场科考?” “有也是远支。”他道,“虽说试卷不糊名,也不可能真的徇情舞弊,能不能中选还是看其文采。” 不少寒门士子抨击科举不糊名,总觉得是便宜了世族子弟,殊不知每次常举(即三年一科举)高门、寒门的中选人数都有一定 比例,算是本朝不成文的潜规则。四海初平,天下初定,对普通百姓来说供儿郎读书仍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开支,县学、州学的 老师也未必比士族多年传承讲解的更精到透彻,糊名制度就目前来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