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分班 (第2/5页)
第一篇论文,发表确实是有难度的。 他以前写给《中学生导报》等报刊的文章,与论文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杨锐不清楚80年代的国内论文审核是怎么做的,但要是看一眼就丢垃圾桶里,其实也不奇怪。 这年月,还有无数的中国人试图发明永动机呢。一位位搞不明白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平民科学家,妄图颠覆整个物理王国的基础,用这种战天斗地的情怀写出来的论文,在署名方面,和杨锐的论文是差不多的。 不过,锐学组的成员显然很是看好杨锐。 黄仁还应众人的要求,组织了一次欢迎舞会,锐学组数十人趁机大吃了一顿,喝光了四桶rou汤。 杨锐坦然受之,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检查作业和补课,有空闲的时候,就继续完善他的实验室。 同时,为了方便普通学生做实验,杨锐干脆请人在实验室旁边再建了一间瓦房,用于普通的物理和化学实验。 新盖的房子用去了500多元,再加上里面新配置的实验设备,又是2000大元花去。 不过,这笔钱是从锐学组的账里走掉的。 杨锐将个人资产和锐学组资产分的很清楚,更是做了好几本账目。等到明年,他会把自己购置的大部分仪器和设备带走,而锐学组的仪器容器多半会留在西堡中学。 也是这种倾向,令赵校长异常愉快,进而同意了他建新房的要求。 毕竟,建房的钱也是锐学组出的,他大笔一挥就有房子出现了,比马良还快乐。 而在杨锐的cao作下,锐学组也渐渐的变的像是一个控股资本了。除了少数勤工俭学的学生继续参与油印以外,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