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9章 招人  (第3/4页)
   因为回答面试问题,答对与否并没有多么重要,而且那些问题也没有标准的答案。    夫妻俩,准确的说是高雪瑶更加看重的是面试时,前来面试之人的临场表现和随机应变能力。    面试整整持续了一天,但加在一起前来面试的人才十三个。    对于这个结果,朱楠武早有所料。    才刚刚出现的私营个体户,在这个年代,是十分被人瞧不上的。    而且这种瞧不起个体户的现象,还会持续不短的时间,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下岗潮到来,这种歧视个体户的情况才会有所好转。    这个时期,最吃香受尊重的还是那些吃商品粮,拿着铁饭碗的城里的正式工人。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么大的京市,那么多的待业知青,才来了十多个来面试的。    虽然只有十几个人来面试,但还好,总算有一个让高雪瑶看中的,也不算白忙活一场。    这些来面试的能在绝大部分人都瞧不起个体户的整体环境下,还敢来参加面试。就足以说明这些前来面试的人,本身就都挺有魄力的。    由此可见他们都不是那些安于现状,庸庸碌碌的人,都是敢想敢拼,勇于尝试之人。    能在他们之中选出一个符合高雪瑶要求的,也就不难理解了。    被高雪瑶选中的人名叫陈锦绣,今年二十三岁,也是刚返城的知青。    她不是所有应聘者中文化水平最高的,她不过是初中毕业,应聘者中不乏有上过高中的。    她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