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 (第1/4页)
景丞皱眉一皱,倒是陆天择顶着无数注目礼一路走得目不斜视,景丞看了他一眼,也没问什么,扶着他一瘸一拐进了屋。 一进门就能看到季行川和另外几个大少爷正戴着全息眼镜躺在沙发上打CS,周围站了一圈观战的,有的也接入了全息网,有的就直接看着电视屏幕。这些人显然也有不少认识陆天择,见他进来都纷纷转头似笑非笑地往这边看。 景丞已经恢复了面瘫,原本正扶着陆天择往右走,见状却脚步一顿,带着人站到了左边两个接入了全息网观战的人身后。 2015年有个科学家曾预言:“人类要完全进入‘全息网络’时代,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思维的数据化。但要想直接将人的思想转化为数据,需要先弄清楚思维是什么?或者说思维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这句话一度被认为是直接否定了“全息网络”在近20年内实现的可能。因为在当时来说,解析人脑是一个太过于复杂的命题。 在脑组织银染方法出现之后,生物学家已经基本确定人的思想和神经活动,甚至是人的性格是由特定区域内神经连接网络的模式所决定,这些神经网络连接方式极为复杂多样,而且难以与确切思维对应,甚至同一种思维还可以由不同的神经网传递,仅仅一片薄到零点几毫米的大脑切片上就有数以亿计的神经网络。 以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解析一个人脑大概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儿。 后来有个学计算机的大学生,干脆地跳过了这个问题,直接尝试用电脑记录动作定义和对应的脑神经波动,根据普通网游的动作设计,记录了大约27个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